第287章 :身后的青春,都是你
之后的几天里,卢薇变得特别繁忙,论文的格式更改、英文版的翻译都是必须的工作,尤其是后者。
一众教授发现,翻译成英文后,六页变成了八页。
数学的美感被收回扣了!
简直倒反天罡!渣渣英语居然敢拖数学的后腿?!
教授们自然有发英文论文的经验,但无论怎么压缩,最终也只到七页。
于是召集了校内一个英语专八的老师,让他帮忙润色。
可怜的那位老师,当年就是因为数学不行才转文科的,结果年近四十,被几个老头摁着开始学习数学
没办法啊,这事儿得懂点基本逻辑,才能插得上手!
否则只是一味简化用词,可能会导致逻辑链条出现瑕疵,增加理解难度。
所以之后几天小木头都专注于此事,而翟达恪守家属职责,每日拎着饭盒,去数学系送饭!
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原来还能这么玩儿?
而另一方面,《东阳往事》也进入了发售前的预热期。
值得一提的是,陆思文一直拜托娄恩主编,和爸爸坦白这件事希望自己亲口去说,结果就是一直拖到了样书出现,陆泽涛才得到这个喜讯。
据说陆泽涛读了两天两夜,才读完这本二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而后开了瓶酒,点了一根烟,上了一次坟。
我陆家三代从文的格局,从今日起已经确认下来了。
而后陆泽涛老帅哥,没有去京北找女儿,而是杀向了金陵,来到了凤凰传媒。
首印只有五万册?
让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印不起呢!
加印!自费加印!
最后这事儿还真被陆泽涛办成了,毕竟他不挣这个钱,售出后也只收回印刷成本,相当于帮助出版社分摊风险。
于是首印数量翻倍达到了十万册,这样可以第一时间铺售在更多的渠道里,更利于口碑发酵之后的滚雪球。
终于,万事俱备的陆思文还是快了卢薇一步,在3月25号,《东阳往事》正式发售,出现在了许多书店中。
而卢薇的论文,则正在审稿中,数学年报还未给出回复,但哈工大已经在托人催了。
——————
金陵,某家书店中。
“你好,请问你们有一本书叫《东阳往事》么?”
“东阳往事?你等一下,好像是新书对么?”
店员在“新书推荐”区翻找了片刻:“奇怪,我明明记得昨天到货了”
这时另一个店员道:“《东阳往事》就在门口啊!一进门就是。”
“就在门口?”
顾客和店员一起来到前方,果然看到了这本书,就在时下最畅销的《超时空同居手册》旁。
不过《超时空同居手册》摆了数十本,垒成了一座宝塔一般,而《东阳往事》则只有七八本。
但这依旧是书店最好的位置,若不是销量过硬,很难获得这么好的资源。
当然出版社强推也有可能,每个大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强势地盘或参股书店,可以充分影响到摆放位置。
顾客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性:“抱歉,刚才居然没看到”
书本的封面是深色调的,一个男人的背影正行走在一条剪影小路上,路两旁有着树、房子、自行车、工厂等粉笔线条勾勒的事物,充满年代感,而一个纯白色的“小孩”形象,不断出现在所有事物周围,仿佛一个捉迷藏的幽灵。
仅仅从封面设计来看,就不难猜出这是一本悬疑向的作品,而其厚度也证明了不是那种快餐悬疑,偏向严肃风格。
这样的结果让顾客有些意外,本以为“作家翟达”推荐的书籍会是恋爱轻松向
这让准备直接购买的她有些犹疑,最后决定先翻看一下。
四十多块,不便宜呢!
然后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再抬头已是腰酸背痛。
优秀的文笔,细腻的时代感。
充沛的感情,和那恰到好处的悬疑氛围。
这部作品真的好厉害!
京大数学系,智华楼。
春光明媚的办公室内,京大数学领军人物之一,田纲打开了邮箱。
论文审核离不开同行,你不能指望那些期刊的编辑,仅仅因为发发邮件就变成了“数学家”,所以只要通过了初审,真正决定一篇论文是否合格,权力还是在同领域的各个专家身上。
同样,这也使得优秀的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已经能在业界引起一定反响。
这次,哈工大的朋友催田纲加快这篇论文的审核并给予《数学年报》反馈,否则田纲不会在刚收到邮件的时候就打开,一般会任由他们躺在邮箱里半个月甚至几个月。
这也是论文审核缓慢的原因之一,同行大佬根据自己的忙碌程度,已读不回是常规操作,不过期刊只要收到足够多、足够重量级的反馈就够了,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回复。
按照多年的习惯,田纲第一时间看向右下角只有六页
这编辑是发错东西了吧?
但打都打开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没有一作、二作、通讯作者是一份独著论文。
年龄十九岁?
翟达自上而下的策略还是有用,这篇论文干干净净,若是自下而上,说不得会因为各种讨论,多出一两个名字人都是有私欲的。
田纲的兴趣越来越浓,会发到他这里,就说明至少是相关领域,或者可以向下兼容。
《敏感度猜想》布朗函数方向么
然后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再抬头已经腰酸背痛。
天才般的构想,鬼斧神工的创意!
数学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今年他读过最好的论文!
而且这个“矩阵追踪工具”,感觉在代数领域还有不小的用途。
虽然说大部分数学家的主要成就,都诞生在30岁以前,但19岁依旧是个惊艳且夸张的年龄!
“这真是妖孽啊”
“但这么好的数学苗子,怎么去了哈工大?这才大一吧?去年参加的高考?招生办的人干什么吃的!”
另一边,东阳县。
因为名字就带本地名称,《东阳往事》在这里得到了更强的优待,堆货数量直接拉满,而且也摆在《超时空同居手册》的旁边。
不少顾客都会拿起翻看而后购买,毕竟名字在这摆着一上午就卖掉了几十本。
两个店员站在角落偷懒闲聊:“《东阳往事》我昨天好奇也翻看了一下,居然是咱们这真实案件改编的?”
“怎么样?好看么?”
“非常好看,不知不觉看进去了,里面许多地名、事件都有迹可循,据说是通过《东阳县志》研究的。”
“这年头还有县志?讲得什么故事?这么厚全是案件?”
“不准确的说有点像年代剧的感觉,悬案是主线,但对那个时代的描写也很出彩有点以前看《平凡世界》的意思,对70-90年讲得很真实而且特别感人厚重”
“不对吧?我怎么听人说,是个小姑娘写的?”
“小姑娘怎么了?这不正说明有水平么?”
角落里,一个高大挺拔,穿着贵气的身影正在偷听。
心里和吃了两斤蜂蜜一样舒爽。
只是再看向自己手上,因为无人问津开始积灰的《枪杆子与枪套子》心里有些惆怅。
市场还是懂点文学的,但不懂我
哎
哈工大,学生活动中心。
卢薇坐在摄像机前,清丽的面容没有表情,瓷白的肌肤被补光灯打出了珍珠般的色调,什么都不干,坐在那里就是一副美景。
这世上不缺“天才少女”,但颜值如此能打,实属罕见。
负责拍摄的老师心道近距离拍摄五官真是精致啊!
但只有一旁的翟达知道,小木头很不自在。
想跑。
情况是这样的,虽然论文审核还未结束,但哈工大数学系又不是读不懂论文,早就认可了卢薇的成果,圈内消息反馈也非常好。
所以“哈工大数学天才少女”,是注定将会一飞冲天了。
这是狠狠给衰落中的哈工大数学系奶了一口!
电视台来采访也是必然的,新闻联播整个三分钟可不是瞎说说。
但学校也会主动发力,在学术界扩大战果,所以自身也需要一些资料,卢薇之前在学校太乖了,一张正式照片都没有,现在提前采访一下,介绍一下这个年轻天才,日后学校自有用处。
采访者:“卢同学,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哈工大。”
卢薇没有任何犹豫:“因为我要和翟达上同一所大学。”
“咳咳这段先掐了,我们重新对一下”
几分钟后,卢薇:“因为哈工大是一所优秀的,具有历史传承的高校”
采访者:“平时在课余生活中,你喜欢做什么?”
卢薇这次斟酌了片刻,她虽然木了点但毕竟不傻,心里将那些不能说的剔除掉后道:“研究数学是最大的兴趣”
随着时间推进,采访也已经接近尾声,整个采访的风格都透露出一种“出尘”意味,好似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般。
一个小时后,采访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觉得这次取得如此成果,最想感谢的是谁?”
卢薇看向镜头外,目光带着宠溺的翟达。
脑海中闪过了许多画面天台的万家灯火,一墙之隔的夜谈,无数次响起的歌声,一路来到这座冰城,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卢薇少见的,也是这次采访唯一一次,露出温暖的笑容。
发自内心的那种,不需要手指去推动,就已经爬上了嘴角:
“是翟达。”
已经数不清度过了多少时光。
但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背后
身后的青春,都是你。
——————
另一边,京大,亦是学生活动中心。
陆思文坐在摄像机前,脸上带着亲和的微笑。
但如果有熟悉她的人就能知道,小鹿有些紧张。
乌木般的发丝垂落,遮住半只秀气粉嫩的耳朵,宝石般的大眼睛反射出补光灯的亮斑。
素手放在胸前微微抚平心跳,心想书才刚刚发售,怎么就要采访了呢?
在确认了出版计划后,陆思文犹豫几天后,还是觉得可以和系里老师说一下,因为之后可能会有许多学业外的事分摊精力,得和学校打好招呼。
以后请假也好使不是么
于是带着样书,敲响了几位关系不错的老师办公室。
而后就是不断震惊,不断扩散
在初步阅读了《东阳往事》,确认了质量绝高、出版社给力、首印数量更是远超常规,即将出现在全国各地后。
老师们果断意识到,已经十余年没出过“值得一提作家”的京大中文系,即将被狠狠奶一口。
他们顶着最多的光环,却也太久没出成绩了。
中文系又不是搞科研,就是要看作品、作家!
最近这些年,一问就是名家云集,一查全是50后和60后,断层十年甚至更久,甚至一半都入土了
毕业生全都成了编辑、记者甚至广告从业者。
现在涌现了一个在校作家,这份殊荣必须大力宣传!
于是系里高度重视,京大的牌面相当给力,书的热度还未完全发酵,“京北电视台”已经先邀请来了学校。
所以这边的采访,要正规许多。
其实陆思文的首发数据,并不算如何惊艳,首日只售出了三千多本,远不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可见京大的“标签”带了多少加成。
他们连选个校花都能上新闻。
记者提问道:“陆同学,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来到了京大。”
这基本是个标准问题,每个京大学子都会说:“因为这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如何如何”
但陆思文却想了想道:“起初我的分数,没想过有机会报考京大,是因为一位同学辅导我高考前冲刺,之后又建议和规划了一番,才有机会来到这里。”
记者立刻想到网络上的隔空互动,这位似乎是那位知名作家的同乡好友,立刻追问道:“请问是翟达老师么?二位似乎是同一所学校的。”
“是的,我们都毕业于毛纺中学”
东阳就那么大,这件事隐瞒没有意义,只是“作家翟达”的热度太高,很快记者就遵循着媒体之本能,不断地询问和翟达的问题。
有点跑偏了,连摄像机外的京大老师都轻咳几声
你应该关注京大中文系的培养如何牛逼!
而不是问我们“京大女神”和翟达高中有没有谈恋爱这样的狗屁话题!
采访过程中间一度被叫停,后来勉强被掰了回来,渐渐放在了陆思文的作品上。
陆思文也越来越顺溜,表情也越来越鲜活,如实的介绍了自己的灵感来源,和从小对文学的喜爱。
整个采访非要定一个感觉的话,那就是“明媚”。
最后,记者说道:“陆同学,年仅十九岁,就拥有了一本长达28万字的小说作品,请问你最想感谢谁。”
陆思文温暖的笑了笑,让镜头后的摄影师都微微失神。
这种被文学熏陶出的女孩,和被娱乐圈熏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感谢的人很多,我的爷爷,我的父母,高中语文老师”
陆思文微微沉吟,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回忆。
脑海中闪过了许多画面天桥上橘红的落日,一次次夜里的远程写作辅导,将太阳握在手中的那个击掌,让她得以留在母国的坚定支持。
陆思文看向摄像机,仿佛在用温柔的目光和某人对视:
“但最想感谢的,是翟达同学。”
一起度过的时光并不算多。
但身后的青春,都是你。
一众教授发现,翻译成英文后,六页变成了八页。
数学的美感被收回扣了!
简直倒反天罡!渣渣英语居然敢拖数学的后腿?!
教授们自然有发英文论文的经验,但无论怎么压缩,最终也只到七页。
于是召集了校内一个英语专八的老师,让他帮忙润色。
可怜的那位老师,当年就是因为数学不行才转文科的,结果年近四十,被几个老头摁着开始学习数学
没办法啊,这事儿得懂点基本逻辑,才能插得上手!
否则只是一味简化用词,可能会导致逻辑链条出现瑕疵,增加理解难度。
所以之后几天小木头都专注于此事,而翟达恪守家属职责,每日拎着饭盒,去数学系送饭!
感觉还挺有意思的,原来还能这么玩儿?
而另一方面,《东阳往事》也进入了发售前的预热期。
值得一提的是,陆思文一直拜托娄恩主编,和爸爸坦白这件事希望自己亲口去说,结果就是一直拖到了样书出现,陆泽涛才得到这个喜讯。
据说陆泽涛读了两天两夜,才读完这本二十八万字的长篇小说,而后开了瓶酒,点了一根烟,上了一次坟。
我陆家三代从文的格局,从今日起已经确认下来了。
而后陆泽涛老帅哥,没有去京北找女儿,而是杀向了金陵,来到了凤凰传媒。
首印只有五万册?
让别人看到,还以为我们印不起呢!
加印!自费加印!
最后这事儿还真被陆泽涛办成了,毕竟他不挣这个钱,售出后也只收回印刷成本,相当于帮助出版社分摊风险。
于是首印数量翻倍达到了十万册,这样可以第一时间铺售在更多的渠道里,更利于口碑发酵之后的滚雪球。
终于,万事俱备的陆思文还是快了卢薇一步,在3月25号,《东阳往事》正式发售,出现在了许多书店中。
而卢薇的论文,则正在审稿中,数学年报还未给出回复,但哈工大已经在托人催了。
——————
金陵,某家书店中。
“你好,请问你们有一本书叫《东阳往事》么?”
“东阳往事?你等一下,好像是新书对么?”
店员在“新书推荐”区翻找了片刻:“奇怪,我明明记得昨天到货了”
这时另一个店员道:“《东阳往事》就在门口啊!一进门就是。”
“就在门口?”
顾客和店员一起来到前方,果然看到了这本书,就在时下最畅销的《超时空同居手册》旁。
不过《超时空同居手册》摆了数十本,垒成了一座宝塔一般,而《东阳往事》则只有七八本。
但这依旧是书店最好的位置,若不是销量过硬,很难获得这么好的资源。
当然出版社强推也有可能,每个大型出版社都有自己的强势地盘或参股书店,可以充分影响到摆放位置。
顾客是一位二十岁左右的女性:“抱歉,刚才居然没看到”
书本的封面是深色调的,一个男人的背影正行走在一条剪影小路上,路两旁有着树、房子、自行车、工厂等粉笔线条勾勒的事物,充满年代感,而一个纯白色的“小孩”形象,不断出现在所有事物周围,仿佛一个捉迷藏的幽灵。
仅仅从封面设计来看,就不难猜出这是一本悬疑向的作品,而其厚度也证明了不是那种快餐悬疑,偏向严肃风格。
这样的结果让顾客有些意外,本以为“作家翟达”推荐的书籍会是恋爱轻松向
这让准备直接购买的她有些犹疑,最后决定先翻看一下。
四十多块,不便宜呢!
然后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再抬头已是腰酸背痛。
优秀的文笔,细腻的时代感。
充沛的感情,和那恰到好处的悬疑氛围。
这部作品真的好厉害!
京大数学系,智华楼。
春光明媚的办公室内,京大数学领军人物之一,田纲打开了邮箱。
论文审核离不开同行,你不能指望那些期刊的编辑,仅仅因为发发邮件就变成了“数学家”,所以只要通过了初审,真正决定一篇论文是否合格,权力还是在同领域的各个专家身上。
同样,这也使得优秀的论文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已经能在业界引起一定反响。
这次,哈工大的朋友催田纲加快这篇论文的审核并给予《数学年报》反馈,否则田纲不会在刚收到邮件的时候就打开,一般会任由他们躺在邮箱里半个月甚至几个月。
这也是论文审核缓慢的原因之一,同行大佬根据自己的忙碌程度,已读不回是常规操作,不过期刊只要收到足够多、足够重量级的反馈就够了,并不要求所有人都回复。
按照多年的习惯,田纲第一时间看向右下角只有六页
这编辑是发错东西了吧?
但打都打开了,他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去
没有一作、二作、通讯作者是一份独著论文。
年龄十九岁?
翟达自上而下的策略还是有用,这篇论文干干净净,若是自下而上,说不得会因为各种讨论,多出一两个名字人都是有私欲的。
田纲的兴趣越来越浓,会发到他这里,就说明至少是相关领域,或者可以向下兼容。
《敏感度猜想》布朗函数方向么
然后一看就是一个小时。
再抬头已经腰酸背痛。
天才般的构想,鬼斧神工的创意!
数学的美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绝对是今年他读过最好的论文!
而且这个“矩阵追踪工具”,感觉在代数领域还有不小的用途。
虽然说大部分数学家的主要成就,都诞生在30岁以前,但19岁依旧是个惊艳且夸张的年龄!
“这真是妖孽啊”
“但这么好的数学苗子,怎么去了哈工大?这才大一吧?去年参加的高考?招生办的人干什么吃的!”
另一边,东阳县。
因为名字就带本地名称,《东阳往事》在这里得到了更强的优待,堆货数量直接拉满,而且也摆在《超时空同居手册》的旁边。
不少顾客都会拿起翻看而后购买,毕竟名字在这摆着一上午就卖掉了几十本。
两个店员站在角落偷懒闲聊:“《东阳往事》我昨天好奇也翻看了一下,居然是咱们这真实案件改编的?”
“怎么样?好看么?”
“非常好看,不知不觉看进去了,里面许多地名、事件都有迹可循,据说是通过《东阳县志》研究的。”
“这年头还有县志?讲得什么故事?这么厚全是案件?”
“不准确的说有点像年代剧的感觉,悬案是主线,但对那个时代的描写也很出彩有点以前看《平凡世界》的意思,对70-90年讲得很真实而且特别感人厚重”
“不对吧?我怎么听人说,是个小姑娘写的?”
“小姑娘怎么了?这不正说明有水平么?”
角落里,一个高大挺拔,穿着贵气的身影正在偷听。
心里和吃了两斤蜂蜜一样舒爽。
只是再看向自己手上,因为无人问津开始积灰的《枪杆子与枪套子》心里有些惆怅。
市场还是懂点文学的,但不懂我
哎
哈工大,学生活动中心。
卢薇坐在摄像机前,清丽的面容没有表情,瓷白的肌肤被补光灯打出了珍珠般的色调,什么都不干,坐在那里就是一副美景。
这世上不缺“天才少女”,但颜值如此能打,实属罕见。
负责拍摄的老师心道近距离拍摄五官真是精致啊!
但只有一旁的翟达知道,小木头很不自在。
想跑。
情况是这样的,虽然论文审核还未结束,但哈工大数学系又不是读不懂论文,早就认可了卢薇的成果,圈内消息反馈也非常好。
所以“哈工大数学天才少女”,是注定将会一飞冲天了。
这是狠狠给衰落中的哈工大数学系奶了一口!
电视台来采访也是必然的,新闻联播整个三分钟可不是瞎说说。
但学校也会主动发力,在学术界扩大战果,所以自身也需要一些资料,卢薇之前在学校太乖了,一张正式照片都没有,现在提前采访一下,介绍一下这个年轻天才,日后学校自有用处。
采访者:“卢同学,是什么让你选择了哈工大。”
卢薇没有任何犹豫:“因为我要和翟达上同一所大学。”
“咳咳这段先掐了,我们重新对一下”
几分钟后,卢薇:“因为哈工大是一所优秀的,具有历史传承的高校”
采访者:“平时在课余生活中,你喜欢做什么?”
卢薇这次斟酌了片刻,她虽然木了点但毕竟不傻,心里将那些不能说的剔除掉后道:“研究数学是最大的兴趣”
随着时间推进,采访也已经接近尾声,整个采访的风格都透露出一种“出尘”意味,好似落入凡间的精灵一般。
一个小时后,采访者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觉得这次取得如此成果,最想感谢的是谁?”
卢薇看向镜头外,目光带着宠溺的翟达。
脑海中闪过了许多画面天台的万家灯火,一墙之隔的夜谈,无数次响起的歌声,一路来到这座冰城,却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卢薇少见的,也是这次采访唯一一次,露出温暖的笑容。
发自内心的那种,不需要手指去推动,就已经爬上了嘴角:
“是翟达。”
已经数不清度过了多少时光。
但一直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在背后
身后的青春,都是你。
——————
另一边,京大,亦是学生活动中心。
陆思文坐在摄像机前,脸上带着亲和的微笑。
但如果有熟悉她的人就能知道,小鹿有些紧张。
乌木般的发丝垂落,遮住半只秀气粉嫩的耳朵,宝石般的大眼睛反射出补光灯的亮斑。
素手放在胸前微微抚平心跳,心想书才刚刚发售,怎么就要采访了呢?
在确认了出版计划后,陆思文犹豫几天后,还是觉得可以和系里老师说一下,因为之后可能会有许多学业外的事分摊精力,得和学校打好招呼。
以后请假也好使不是么
于是带着样书,敲响了几位关系不错的老师办公室。
而后就是不断震惊,不断扩散
在初步阅读了《东阳往事》,确认了质量绝高、出版社给力、首印数量更是远超常规,即将出现在全国各地后。
老师们果断意识到,已经十余年没出过“值得一提作家”的京大中文系,即将被狠狠奶一口。
他们顶着最多的光环,却也太久没出成绩了。
中文系又不是搞科研,就是要看作品、作家!
最近这些年,一问就是名家云集,一查全是50后和60后,断层十年甚至更久,甚至一半都入土了
毕业生全都成了编辑、记者甚至广告从业者。
现在涌现了一个在校作家,这份殊荣必须大力宣传!
于是系里高度重视,京大的牌面相当给力,书的热度还未完全发酵,“京北电视台”已经先邀请来了学校。
所以这边的采访,要正规许多。
其实陆思文的首发数据,并不算如何惊艳,首日只售出了三千多本,远不至于这么大动干戈,可见京大的“标签”带了多少加成。
他们连选个校花都能上新闻。
记者提问道:“陆同学,当初是什么原因,让你来到了京大。”
这基本是个标准问题,每个京大学子都会说:“因为这是一所久负盛名的学校,我从小的梦想就是如何如何”
但陆思文却想了想道:“起初我的分数,没想过有机会报考京大,是因为一位同学辅导我高考前冲刺,之后又建议和规划了一番,才有机会来到这里。”
记者立刻想到网络上的隔空互动,这位似乎是那位知名作家的同乡好友,立刻追问道:“请问是翟达老师么?二位似乎是同一所学校的。”
“是的,我们都毕业于毛纺中学”
东阳就那么大,这件事隐瞒没有意义,只是“作家翟达”的热度太高,很快记者就遵循着媒体之本能,不断地询问和翟达的问题。
有点跑偏了,连摄像机外的京大老师都轻咳几声
你应该关注京大中文系的培养如何牛逼!
而不是问我们“京大女神”和翟达高中有没有谈恋爱这样的狗屁话题!
采访过程中间一度被叫停,后来勉强被掰了回来,渐渐放在了陆思文的作品上。
陆思文也越来越顺溜,表情也越来越鲜活,如实的介绍了自己的灵感来源,和从小对文学的喜爱。
整个采访非要定一个感觉的话,那就是“明媚”。
最后,记者说道:“陆同学,年仅十九岁,就拥有了一本长达28万字的小说作品,请问你最想感谢谁。”
陆思文温暖的笑了笑,让镜头后的摄影师都微微失神。
这种被文学熏陶出的女孩,和被娱乐圈熏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感谢的人很多,我的爷爷,我的父母,高中语文老师”
陆思文微微沉吟,似乎想到了什么重要的回忆。
脑海中闪过了许多画面天桥上橘红的落日,一次次夜里的远程写作辅导,将太阳握在手中的那个击掌,让她得以留在母国的坚定支持。
陆思文看向摄像机,仿佛在用温柔的目光和某人对视:
“但最想感谢的,是翟达同学。”
一起度过的时光并不算多。
但身后的青春,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