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fx2g.net!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第323章星星之火
  “时代,在变化。
  的确,人们依旧喜欢俊男美女,好莱坞就是一个造星工场,让人们能够欣赏到美好事物;但久而久之,审美疲劳开始来临,人们开始形成刻板印象,同时也开始期待看到更多。
  曾经,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蒙哥马利-克利夫特(montgomery-clift)、詹姆斯-史都华(james-stewart)这些帅哥轻而易举就能够得到追捧,他们的才华与能力也能够得到肯定。
  现在,英俊外表却正在成为演员们的枷锁和负担,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让人们对这些帅哥美女演员们充满挑剔,以更严格也更苛刻的姿态进行审判。
  的确,仅仅从外表来看,和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汤姆-克鲁斯、布拉德-皮特、乔治-克鲁尼一样,人们会忍不住好奇,以安森这样的外型生活是一种什么感觉?
  但是,他们也正在面临自己的课题。
  安森正在思考,也正在探索,并且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理念。
  这是一个开始。
  更难能可贵的是,安森只有十八岁。”
  戛然而止。
  尼古拉斯的专访,以这样一种方式突兀地画上句号,不是因为没有想法、不知道应该如何收尾,事实上尼古拉斯灵感依旧源源不断,但认真思索过后,他相信一个留白才是结束这篇专访的最好方式。
  八月八日,周三。
  “纽约时报”刊登了这篇专访,并且罕见地搭配了两张照片。
  作为一份专业严肃报纸,“纽约时报”依旧坚持着一些老旧的规则,拒绝将报纸演变为眼缭乱色彩斑澜的模样,即使选择照片也必须具有冲击力,不依靠数量取胜,所以才凸显出这篇专访的特别。
  一早,安娜-温图尔就看到桌面上整整齐齐堆放的杂志,但她今天着实没有兴趣,最近一段时间的杂志选题全部千篇一律乏善可陈——
  她不喜欢暑期档。
  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时尚杂志也或多或少需要向好莱坞妥协,允许一些演员或者导演在杂志进行宣传。
  宣传,不是问题;选题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才是。
  暑期档清一色的科幻大片正在掐灭时尚杂志的选题创造力,包括“时尚”也不例外,尽管作为业界大佬,安娜-温图尔拥有拍板权,他们可以任性一些,但终究也有底线,不能把全部电影公司和顶级巨星全部得罪一个遍。
  ——无聊。乏味。苍白。老套。
  安娜只是随便扫视了一遍封面,所剩无几的兴致就彻底掐灭,这些全部都是垃圾。
  略显无聊地翻开“纽约时报”,这一份报纸不是为了时尚,而是为了保持行业敏锐和时事敏锐保证自己不会脱节,但同样也可以算是工作的一部分。
  然后,安娜就看到了那篇专访。
  眼前一亮。
  选题,并不新鲜,但切入视角和展开方式非常新鲜,安娜居然津津有味地把整篇专访全部阅读完毕。
  “安森-伍德……”
  安娜细细咀嚼起来,她倒是想起一件小事,她的女儿前两天就谈起“公主日记”这部电影,表示有些兴趣,正好他们可以进入电影院看看这部作品,不过,这只是小事,不是重点,重点在于安森。
  “公主日记”首映式,那是安娜第一次真正意义地对安森产生兴趣,作为时尚女魔头,她一下就嗅到了机会;但安娜这几天正在忙碌即将到来的时装周事宜,一时半会暂时没有把这件事提上议程。
  不过,现在看来……
  “纽约时报”挖掘出一个可能并且指明了一个方向,“时尚”杂志自然不可能跟风,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但安娜却产生灵感,也许安森确实可以成为一个全新风向标。
  大卫-贝克汉姆?安娜:呵呵。
  不是安娜不喜欢大卫,事实上,她也认同大卫的帅气和魅力;但有一说一,大卫的时尚品味一团糟,纯粹就是乱来,真正的幕后功臣是维多利亚-贝克汉姆,人们总是说大卫成就了维多利亚,事实应该换一个位置,维多利亚成就了大卫才对。
  大卫,只是一个模特而已,没有维多利亚就什么都不是,如果冒险深入挖掘的话,很快就会暴露底细。
  但是,他们也不能要求太多,毕竟大卫只是一名足球球员,对吧?
  而眼前的安森,安娜却认为,事情开始有趣起来,特别是这篇“纽约时报”的报道,让她嗅到了机会。
  普通人阅读新闻,阅读的是字面上的信息;真正的高手阅读新闻,阅读的是字面外的信息。
  安娜注意到了一个细节:
  真实的、深入的、详细的个人喜好。
  一直以来,好莱坞信奉的是神秘主义,因为电影产业就是造梦的艺术,所有从业人员的终极目标就是让电影成为一种呈现在大屏幕上的艺术,让普罗大众对演员对导演产生一种仰慕的心理,神秘主义的存在也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旦神秘光环消失,观众们往往就会幻灭,电影这门生意可能就会面临碰壁。
  然而。
  这样的情况,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慢慢发生改变。
  无论是后街男孩的爆红,还是“小甜甜”布兰妮-斯皮尔斯的成功,另外还有车库乐队代表的朋克全面兴起,全部都在见证一个重要的时代变迁——
  市场,需要更多接地气、生活里触手可及的东西。
  换一个角度来说,神秘主义正在失去魅力。
  当然,就目前而言,主要还是发生在音乐市场;而且,即使是音乐市场,这种“邻家”的概念也只是一个标签、一个人设、一个形象,并不是真正地让艺人这份职业生活化,只能算是一种全新商业形象。
  电影市场,就更是如此了。
  作为时尚先锋,安娜对市场的嗅觉是敏锐的。
  从“纽约时报”这篇报道,安娜意识到一件事,也许,在接下来十年时间里,“真实”才是符合市场的标签。
  事实,的确如此。
  在2008年,贾斯汀-比伯(justin-bieber)成为第一个通过在线视频网站平台演变成为顶级巨星之前,2001年“美国偶像”这样选秀节目的全面崛起、2006年“汉娜-蒙塔娜”这样描述全球大明星是同班同学的剧集爆红,
  现在,抢先一步,安娜准确把握到时代的脉络。
  思绪,翻涌。
  想到这里,安娜就接通内线,“为我联系安森的经纪人,或者公关人。马上。”
  而后,挂断电话,“时尚”位于纽约的杂志总部顿时开始忙碌起来。
  也许,一篇专访——哪怕是“纽约时报”的专访也只是星星之火而已,但这一点火星子却转眼就铺陈开来。
  以燎原之势。
  (本章完)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限定室友(1v2)

擎苍月

战少,你媳妇又爬墙了

繁初

社死得到的男朋友

清茶与

医妾

北枝寒

影子

麦阿秋

贼老天你该死

不再恋爱(2)